天气档案馆:寒潮频繁出现意味着冷冬要来了?盘点那些我们对寒潮的误解
来源: 中国天气网时间: 2023-05-20
推荐单位:中国气象局办公室
作者名称:中国天气网
作品类别:网络辟谣作品 科普知识类
作品简介:手绘长图讲述寒潮故事,方式活泼,巧妙植入天气背后的气象原理知识,提升了公众对气象科普的兴趣与深入了解。
今年(2022年)下半年寒潮来得不寻常,国庆假期中央气象台发布(启用预警发布机制以来)史上最早寒潮预警,11月底,我国又经历历史同期第五强寒潮过程,不少地方如同跌入冰窟,分分钟被冻哭。两波寒潮来势汹汹,网上甚至流传“寒潮这么多冷冬要来了”“今年是60年一遇冷冬”等谣言。作为冬季常客,大家对寒潮并不陌生,但你真的了解寒潮吗?寒潮频繁出现真的意味着冷冬要来了吗?中国天气网推出“天气档案馆”之寒潮篇,一起来听听它的自白。
我叫寒潮,人称制冷界扛把子,因为身体里充满了寒冷空气,出现时总会不自觉造成“冷场”。论体型,我绝对算得上庞然大物,影响范围可达几百到几千公里,就连海上霸主台风在我面前有时候也只算个小弟。中国网友老爱用霸王级、boss级这些头衔来给我冠名,没错,天气界的高冷霸总就是我!
我的高冷属性可以说是天生的,极寒之地——南北极就是我的老家。不过我最爱往低纬度暖和的地方跑,最厉害的时候曾一路狂奔到赤道。中国是我最常去的地方之一,一般来说3到7天就可以从新疆跑到广东,日行千里。一年之中,我在11月表现最突出,1951到2020年我在中国一共出现了68次,相反在6到7月,我一次都没有露面。
在到中国之前,我通常还得去趟西伯利亚,那里是我的冷气加油站。等加满油,我就要疯狂输出了!我不仅能让所到之处速冻冰封,大面积解除秋裤或棉裤封印,还会主动召唤强风,对此,冬天里常被吹得七荤八素、发际线难保、甚至被迫“吃土”的北方小伙伴应该感触颇深吧!
除了这些主动技能,我还有强大的被动技能——与暖湿空气碰头之时,触发体内洪荒之力制造雨雪。但由于冬天很多地方暖湿气流不给力,我的被动技能时常“失灵”,没有办法每次都满足大家的求雪愿望。
其实我的实力有高低之分,经常受到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发挥不稳定。气象专家一般根据高压中心值、降温以及雨雪制造能力判断我实力的强弱。不同于气象专家的专业判断,各地网友更注重体验感,他们还抱团加入了不同寒潮群聊,比如“总是冻哭者联盟”、“大风天发际线保护协会”、“雪界硬核者们”、“常驻氛围组”。“常驻氛围组”平时最热闹,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看雪,所以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怎样才能让我带雪过来。
作为冬天的常客,大家对我并不陌生,但多年来也形成了一些误解。比如我常在朋友圈刷到一些谣言,说我频繁出现时冷冬就要来了。其实冷冬是有严格气象标准的,不是偏冷就算冷冬,气象专家也多次站出来辟谣。判定冷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三个月(12月至次年2月)平均气温偏低于特定值,且出现冷冬的地方超过全国有效面积的50%,则定义为全国性冷冬。是不是听起来有点专业?我给大家翻译一下,冷冬更多是总结性而非预测性的,下次不要被谣言唬住了。
都说没有我的冬天不是完整的,但如果认定我是冬季限定款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其实我一年四季都会抛头露面,最喜欢春秋两季。春秋季基础温度高,我一到来,容易让气温大幅度降低,存在感超强,但在隆冬时节,基础气温本来就低,气温很难再往下打压,存在感就比较弱。
当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我时,有些南方小伙伴却感受不到我的存在,觉得我又被秦岭和南岭挡在千里之外了。难道秦岭和南岭真是我大举南下最大的障碍吗?的确,在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,我释放起冷气来更顺手,而当碰到山峦起伏的崇山峻岭,就想掉头跑路。但对我来说,南岭、秦岭海拔不算太高,一般来说只能削弱我部分实力,平均海拔比它们更高的青藏高原、云贵高原才是我常难以逾越的高峰。
最后再说一说我的归宿。你们是不是很好奇我每一趟行程最终都去了哪里?因为越往低纬度地区地面温度越高,我的制冷能力会越来越差,身体“元气”逐渐消耗殆尽,在陆地上刷完存在感后,最终会化为海上一缕清风飘向空中。
说到这里,你们应该对我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。2022年下半年我两次登场都是来势汹汹,降温实力非常强,大家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范,合理增加衣物,出行注意安全。寒冬才刚刚开始,此后我可能还有机会露脸,不过好在我不会突然到访,气象部门在我到来之前都会提前发布预警、预报信息,你们一定要提前关注,千万不要大意哦。(策划/杨兴 设计/张莉 数据支持/李靓 气象专家/胡啸 审核/张方丽 刘文静 余晓芬)